25噸啤酒廠設備糖化系統生產精釀白啤如何維持微生物均衡。對于啤酒生產廠家而言,保持生產的啤酒之中微生物的均衡是至關重要的,可以有效延長啤酒的保質期,今天濟南中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小編就和您具體介紹一下吧。
在20噸(或相近規模如25噸)啤酒廠設備糖化系統生產精釀白啤時,維持微生物均衡需從糖化系統清潔、發酵與過濾環節控制、原輔料與輔料管理、設備與管道維護、生產環境優化、人員操作規范六大核心環節構建防護體系,具體措施如下:
一、糖化系統清潔:阻斷微生物滋生源頭
糖化鍋與煮沸鍋清潔
每次使用后需用清水沖洗殘留麥糟,再用2%-3%的食品級氫氧化鈉溶液循環清洗(溫度80-90℃),最后用磷酸或檸檬酸中和并沖洗干凈,避免堿性殘留滋生細菌。
煮沸鍋需確保煮沸強度達7%-10%(單位時間蒸發量),溫度100℃以上維持60-90分鐘,徹底殺滅雜菌。
過濾槽與沉淀槽管理
過濾槽采用銑制篩板,便于拆卸清洗,耕刀轉速可調以形成穩定過濾層,防止麥糟堵塞導致細菌繁殖。
沉淀槽(旋渦沉淀槽)需通過離心力分離凝固蛋白質,沉淀時間30-40分鐘,避免固型物殘留成為微生物溫床。
二、發酵與過濾環節控制:抑制雜菌繁殖
發酵罐管理
發酵前需用75%酒精或1%甲醛溶液噴涂罐內壁,再用無菌水沖洗,確保無菌環境。
發酵溫度分階段控制(如繁殖期10-12℃、還原期8-10℃),避免溫度波動過大導致酵母提前沉降或雜菌滋生。
酵母回收和擴培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,發現染菌立即丟棄并排查原因。
過濾環節輔料控制
添加的硅膠、魚膠等輔料需從進場驗收、貯存環境到實際使用全程進行微生物監測,防止污染麥汁。
過濾后清酒需及時灌裝,壓蓋后進行巴氏殺菌(如隧道式巴氏滅菌法),確保微生物穩定。
三、原輔料與輔料管理:嚴控微生物輸入
麥芽與啤酒花管理
麥芽需符合GB 2715《糧食衛生標準》,貯存于干燥、通風倉庫,地面采用水泥或不透水材料,配備防蟲、防鼠設施。
啤酒花需分批次驗收,貯存溫度控制在0-10℃,避免發熱、發霉或生蟲。
釀造用水管理
水質需符合GB 5749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,定期檢測微生物指標,水網保持穩定流動狀態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壓縮空氣、二氧化碳及氮氣需經高效過濾器凈化,定期清洗和滅菌空氣過濾系統。
四、設備與管道維護:消除清潔死角
管道與閥門清潔
麥汁輸送管道需每周用堿水循環清洗,并用殺菌劑(如過氧化物類)浸泡過夜,確保無菌狀態。
閥門、接頭等部位需定期拆卸清洗,避免死角積垢,清洗后用75%酒精消毒。
CIP系統優化
根據糖化、發酵、過濾工段特點,制定差異化CIP工藝:
糖化工段以熱刷洗為主(80-90℃);
發酵過濾工段采用熱刷洗和化學試劑結合(如75%酒精噴涂);
灌注階段以熱刷洗為主,定期評估清洗效果。
五、生產環境優化:打造無菌生產空間
車間布局與設計
生產區與生活區嚴格分開,廠房地面采用不滲水材料(如環氧樹脂),坡度≥2%以便排水。
墻壁和天花板使用防霉涂料,墻角、地角呈弧形設計,便于沖洗消毒。
空氣與廢棄物管理
灌裝車間需保持正壓,空氣經高效過濾器凈化,操作人員穿戴無菌服、手套和口罩。
麥根、酒糟等廢棄物需及時清理,存放于遠離生產區的密閉容器中,避免滋生害蟲和細菌。
六、人員操作規范:強化衛生意識
健康檢查與培訓
生產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,患有消化道傳染病者不得上崗。
定期開展衛生培訓,內容涵蓋設備清潔、操作規范、個人衛生等,確保員工掌握微生物控制要點。
個人衛生要求
生產人員需穿戴潔凈工作服、工作帽和工作鞋,禁止穿戴個人物品進入車間。
班前、便后需洗手消毒,接觸污染物后需重新清潔,避免交叉污染。
重大機遇:預計今年內出臺精釀啤酒標準和相關法規,新政策將接軌歐美現行政策,今后小型精釀啤酒廠灌裝啤酒可正式走向市場,精釀啤酒行業將會迎來健康發展的機遇!